张辛:中元

1

道儒释俗一根本,

七叶功劳现世恩。

法供盂兰修孝顺,

灵篇大献却妖雰。

注:

1、根本:《荀子·礼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2、七叶:七代;七世。《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实送之。”

3、现世:指现在父母。《盂兰盆经》:“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4、法供:佛教语。谓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唐杨炯《盂兰盆赋》:“陈法供,饰盂兰,状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5、盂兰:盂兰盆的省称。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超度亡灵和祈报父母长养之恩而举行的一种仪式所用供器。《盂兰盆经》:“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6、灵篇:指经文。《艺文类聚》卷四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恶鬼,当时解脱。”

7、大献:指丰厚的供献。《艺文类聚》卷四引《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

8、妖雰:亦作“妖氛”。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苦厄等。三国魏曹植《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清邹容《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

务本孝亲天所命,

慎终追远圣人言,

盂兰宝盖虔心在,

灯彩尝禾报大恩。

注:

1、务本:《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为仁之本与!”

2、慎终追远:《论语·学而》:“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晏集解:“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3、兰盆:即盂兰盆。唐韩鄂《岁华纪丽三·中元》:“孟秋之望,中气之辰;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旧唐书·王缙传》:“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掛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4、宝盖:道教仪仗等所用伞盖。《云笈七籖》:“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沓映,羽旂荫庭。”

5、虔心:诚敬之心。北周庾信《祀圆丘歌》:“翼翼虔心,明明上徹。”

6、灯彩:旧俗中元节放河灯、祭祖、祀亡魂。

7、尝禾:以新谷祭祖。《尔雅·释天》:“秋祭曰尝。”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秋曰尝……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3

上元赐福日,

赦罪在兹辰。

食果花歌献,

祀门福瑞臻。

注:

1、上元:旧称正月、七月和十月的望日分别为上元、中元和下元。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也用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明归有光《汝州新建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2、祀门:门祭。祭品以肝脏为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4

道俗同情理,

果香味吉诹。

红笺门首贴,

兴寐自优游。

注:

1、果香:祭悼亡魂礼献时果,拜佛焚香。

2、诹:选择,谋划,咨询。《仪礼·特牲馈食礼》:“特牲馈食之礼,不诹日。”郑玄注:“诹,谋也。”朱熹《中元雨中呈子晋》诗:“端居讽道言,梵香味真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