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信息来源: 考古文博学院
文字:张辛| 编辑:青苗 | 责编:安宁1
菊黄随桂白,
礼肃益高清。
五色如凝脂,
雨休鸿雁鸣。
2025.10.8
注:
1、菊黄:九月菊花开放,因称九月为菊月。八月桂花盛开,故称八月为桂月。
2、礼肃:《初学记》卷三引《尸子》曰:“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礼肃,敬之至也。”
3、五色:甘露有五色。《初学记》卷二引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甘露一名天酒。露之异者,有朱露、丹露、玄露、青露、黄露。”
后汉郭宪《洞冥记》卷第二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帝曰:‘何謂吉云?’朔曰:‘其国俗以云气占吉凶,若乐事,則满室云起,五色照人,著於草树,皆成五色露珠,甚甘。’帝曰:‘吉云露可得乎?’朔乃东走,至夕而返,得玄露、青露,盛青琉璃,各受五合,跪以献帝。遍赐群臣,群臣得尝者,老者皆少,疾者皆愈。”
4、鸿雁:《逸周书·时训》:“寒露之月,鸿雁来宾。”《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郑玄注:“来宾,言其客止未去。”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随季节迁徙。古人通过观察鸿雁南来为宾这一现象,来判断季节的转换。
2
蓐收精职事,
角见启寒朝。
蝉咽因阳亢,
菊香飘露梢。
注:
1、蓐收:司秋之神。《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2、精:精诚;专一;精通。《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尹知章注:“精,诚至之谓也。”《淮南子·修务训》:“官御不厉,心意不精。”高诱注:“精,专也。”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3、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之第一宿。《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韦昭注:“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
4、咽,声音滞涩,形容悲切。同啼,哀鸣。南朝陈徐陵《山地应令》诗:“猿啼知谷晚,蝉咽觉山秋。”唐太宗《秋日效庾信体》诗:“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湿风。”
5、阳亢:阳气上升。《南齐书·乐志》:“阳律亢,阴晷伏。”《初学记》卷二引《大戴礼》云:“露,阴阳之气也。夫阴气盛,则凝为霜雪;阳气盛则散为雨露。”秋蝉阴则伏,阳气上升乃鸣。
3
随时而雨毕,
珠树瑞枝彰。
红果翠瓜熟,
收田期暖阳。
注:
1、珠树:垂挂露珠的树。隋江总《咏采甘露应诏诗》:“千行珠树出,万叶琼枝长。”
2、瑞枝:着露的树枝。唐王涯《望禁门松雪诗》:“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3、收田:收割农作物。唐元稹《咏寒露九月节》诗:“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唐贾岛《酬张籍王建》:诗:“鼠抛贫屋收田日,雁度寒江拟雪天。”
4
青女即传馨,
珠凝黄落零。
传言雀化蛤,
真赏是青冥。
注:
1、青女:传主霜雪之神。
2、馨:香气远闻;散播很远的香气。明陈子龙《长歌行》之二:“仙人餐沆瀣,肌体何馨香。”
3、黄落:《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一:“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4、雀化蛤:《礼记·月令》:“[季秋之月]爵(雀)入大海为蛤。”南朝宋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惜无雀雉化,何用充海淮。“
5、青冥:青幽高远之处,或特指山岭。寒露季古有登山玩月习俗。唐施肩吾《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明林鸿《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台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5
秋燥将之极,
机宜在润身。
莲蓬伴菊酒,
登饮寿星邻。
2024.10.7
注:
1、之:走向;达到。
2、机宜:时宜;依据客观情势所应采取的措施。
3、润身:润滋身体。寒露季秋燥渐至顶点,身体容易内热上火,是宜滋阴润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传统说法,今年是青龙无春年,故更需滋阴养阴,润养身体。
4、莲蓬:莲花的花托,内有莲子。莲子是滋阴润燥的时令佳品。
5、菊酒:即菊花酒。乃用菊花和杂黍米所酿制的酒。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承见赠》诗:“秋风倾菊酒,霁景下蓬山。”《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6、登饮:登高饮菊酒。古代有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月登高》:“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激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出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7、寿星:角、亢二星。《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郭璞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