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青年志愿者与思政实践团队师生学习热议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精神

7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勉励青年一代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当日在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举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中外青年相聚邱德拔体育馆,交流沟通、共话和平。为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一代投身和平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7月30日中午,校团委召开主题学习活动,组织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志愿者代表、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思政实践团队师生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精神。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徐国旺主持主题学习活动。

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的新闻报道视频。通过影像资料,志愿者们直观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一代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寄予的厚望。

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新闻报道视频

在精神领学环节,法学院2024级硕士生、志愿者代表于雪纯结合自身参与国际志愿服务与团学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学习致信精神的心得体会。她阐述了当下和平的珍贵价值与来之不易,强调作为北大青年和团学骨干,更应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传播和平理念,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青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分享交流环节

在分享交流环节中,四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志愿者代表和在实践一线的同学结合自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经历,分享了学习习近平主席致信精神的心得感悟。

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级博士生牟伟豪结合其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学工经历,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的历史重托令他深受触动。他提到自己本科参与亚洲青年交流中心的经历,正是跨越国界青年交流、播种和平理念的生动实践。同时,作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博士生,他深感响应《世界青年和平倡议》、落实“同球共济”号召的学术使命,决心通过扎实的全球生态治理研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牟伟豪表示,自己未来定将牢记嘱托,把和平种子播撒在每一次合作中,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融入学术与行动。

历史学系2024级本科生张桐玮从历史视角分享了感悟。他深刻认识到习近平主席致信既是对青年作用的肯定,更是深切的期许。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结合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回顾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张桐玮表示,尽管身处和平时代,但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依然警示着我们,维护和平任重道远。通过服务大会,他感受到各国青年对和平的共同渴望与多元理解。作为历史学系学生和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他决心在学术研究中深挖历史上维护和平的经验与智慧,并积极投身国际交流活动,依托模联平台与各国青年携手践行习近平主席“做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的号召,为传播和平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知识与力量。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本科生梁钟结合志愿服务经历与大会见闻,分享了自己对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的理解和思考。他认为,致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高度肯定了青年是和平事业的生力军,号召全球青年“做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共同发布《世界青年和平倡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更让中国青年重新深刻认识到时代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路径,携手各国青年书写守护和平、促进合作的青春答卷,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生亓秋月回顾了大会盛况,并表示,新时代青年应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做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以实际行动携手各国青年,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徐国旺充分肯定了志愿者们在服务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他强调,习近平主席的致信为新时代青年投身和平事业指明了方向,北大青年必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国家期望。他勉励全体志愿者,持续深化学习,深刻领悟致信核心要义,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和平理念融入团学工作和校园文化;立足专业所长,提升服务能力,在更广阔的全球舞台上展现北大青年胸怀天下、共促和平的卓越风采,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持续贡献北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青年志愿者的热烈反响,是青春理想与世界和平发展愿景的同频共振。这份共鸣,也深深触动着正在祖国江南塞北开展思政实践的北大青年。身处不同的地域,面对多元的社会图景,习近平主席致信中关于和平、发展、青年责任的论述,在北大青年心中激发出更具体、更深刻的思考。他们结合所见所闻,将致信的宏大叙事与现实情境相连接,不断深化理解和感悟。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的思政实践团队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实践感受,分享了他们学习习近平主席致信精神的心得体会:

在实践团参与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主席致世界青年和平大会来信里“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的深远意义。在常州这座“智造名城”,我亲眼见证了先进制造技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更感受到科技创新背后“以技术促和平、以合作谋共赢”的全球责任。科技正成为跨越国界、消弭分歧的“共同语言”。我们青年一代应以专业能力为纽带,推动科技向善,让创新成果成为和平发展的“润滑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连接器”,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一同以青年智慧为全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曾义 工学院2022级本科生 工学院江苏常州武进思政实践团助教

7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信中“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的殷切嘱托让我深感使命在肩。当今世界仍存在着各种矛盾争端,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发展挑战。作为北大工学青年,我希望能在研究领域上开拓科学边界,贡献青年智慧,以科技创新带动世界发展,以技术变革促进人类和平,让手中的设计图纸成为和平的发展蓝图。

——丁奕航 工学院2022级本科生 工学院江西新余思政实践团成员

习近平主席的致信让我深刻体悟到和平之可贵与青年之使命。80年前浴火而生的和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守护。来自五洲的3000余名青年共聚燕园,发出《世界青年和平倡议》,正是对“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的生动回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以交流促理解、以行动护和平,把个人理想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洪流,让青春在守护世界和平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王子航 药学院2023级本科生 “曜践星蕖”赴陕西西安思政实践团领队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的致信,深刻阐释了青年一代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各国青年携手同行、共护和平、共促发展、共创未来寄予殷切期望,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实践团来到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那一段充满残暴与屈辱的历史再次展现在眼前,触目惊心。80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积极行动者,应当铭记历史、勇担责任,传递和平之声,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杨曦和 药学院2024级本科生 “初心向党,药海启航”赴辽宁沈阳思政实践团领队

专题链接:世界青年和平大会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