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信息来源: 国际合作部
文字:宋泽薇| 编辑:燕元 | 责编:山石人物简介:白利雅(BAILLARGEON,LEA),来自加拿大,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她本科就读于麦吉尔大学心理学专业,精通法语、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五门语言。2023年,以加拿大赛区冠军的身份参加了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白利雅
茶香的启迪
“我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却对中国茶叶爱得近乎偏执,家里的茶柜永远整齐码着数十种来自东方的茶罐。”白利雅与中文的缘分,在童年午后一缕茶香里悄然萌芽。祖父掌心那只温润的白瓷杯,在儿时的她眼中,宛如一个藏着秘密的魔法盒——揭开盖子的瞬间,总有不同的香气裹挟着远方的故事扑面而来。
白茶冲泡时,茶汤清透得像山间未散的晨雾,入口是淡淡的甘润;黄茶则多了几分醇厚,舌尖触到的甜,像被岁月慢慢熬煮过的温柔。这份藏在茶香里的好奇,在白利雅心里一生发,便是许多年。2018年的一个午后,这若隐若现的情感,被一本《论语》唤醒了。“我先是读了法语译本,后来又找了英文版,可翻来覆去总觉得差了点什么。那种原汁原味的韵味和深邃的智慧似乎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了。”白利雅坦诚地说。
白利雅与爷爷奶奶的合照
就是那一瞬间,一种强烈的渴望从心底涌上来:她要学会汉字,要听它们用最本真的语气,诉说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诉说东方智慧里的温度。
这份渴望,像当年茶罐里悄悄萌发的茶香,一旦开始,便再也停不下来,成了她踏上中文学习之旅最坚定的起点。
天赋与汗水
在语言的星河中,白利雅无疑是一位天赋出众的探索者。鲜少有人知晓,这位中文学习者的语言宝库早已琳琅满目——法语是她的母语,英语运用得娴熟自如,日语、韩语亦能流畅交流。她曾以加拿大冠军的身份站上KBS世界韩语问答比赛的舞台,从全球选手中脱颖而出,跻身世界20强,也曾作为加拿大代表与发言人,在东京优秀学生大会上传递青年声音。这五门语言的精通,皆源于她日复一日的自学与坚守。
投身中文学习后,汉字几乎成了白利雅生活的主旋律。每日清晨,她总会捧着《论语》《孙子兵法》的原文,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字句,在古老智慧的浸润中开启新的一天。一天近七个小时的时光,她都专注于汉字的世界:精心摘抄每一个生字,细致拆解偏旁部首的组合逻辑,对着中文教学视频,反复模仿中国人说话的语调起伏、语气轻重,甚至连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不放过,只为让自己的中文表达更显自然鲜活。“这个过程的确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发音更标准、理解更深刻,就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2019年,白利雅在北京的一所国际中文学校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那是一段快乐充实的时光。她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也端坐在课堂,中文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当离别时刻到来,行李箱装满了北京的记忆,而她对中文的热爱,却如燎原之火,在心中燃烧得愈发炽热。
南北行诉说深情眷恋
白利雅与中国的联结,早已超越语言的界限,化作一条无形的丝线,将她与这片土地的大江南北紧紧缠绕。
凭借法语、英语、中文三语优势,2023年她来到中国广东,深入社区与乡村,细致调研当地人的多语言使用习惯,倾听少数民族方言里的文化回响。白利雅如同一位穿梭于文化间的使者,在客家话的醇厚中,探寻不同语言背后的交流密码,见证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
同年,在第22届世界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舞台上,白利雅再次绽放光芒。作为加拿大赛区冠军,她带着对中文的热爱站上赛场,用流利的中文讲述自己与中文的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文化的赤诚。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闯进世界前30强,让世界看到了一位外国学习者对中文的执着与热爱。
白利雅(右一)参加第22届世界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
2024年,白利雅再次与中国相遇。她来到了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学习了一学期的汉语,这段经历不仅让她与中国的联结愈发紧密,更成为她申请北大硕士项目的重要契机。在燕园,她像一块渴望汲取水分的海绵,尽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课堂上,她专注聆听教授解读中国文化与语言理论;课后,她踊跃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中文的理解。
她参加了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并荣获三等奖。在舞台上,她分享了新中国青年唐克丽和李玉山夫妇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所作出的努力,正如她的演讲题目——世界如同大海,青年同舟共济,她希望用自己从这些故事中所获得的力量,为青年参与绿色发展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那些紧张与兴奋交织的瞬间,与对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时刻,都成为了白利雅成长道路上珍贵的回忆。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让她深深着迷。
白利雅(中间)参加2024年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
汉语研修期间,白利雅参与了孔子学院20周年的庆祝会,在会上,她与众多学者一同探讨课题,思考如何继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一些连接合作关系。而在世界中文大会上,她聚焦于教育方面,认真聆听专家们关于如何继续推广普通话、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文的见解。这场盛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在文化传播道路上前行的方向,也启发了她对中国教育精神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共鸣。
白利雅参加孔子学院20周年庆祝会
学术抉择之路
白利雅的学术之路,与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科时,她因对“人的行为与社交过程”充满好奇,选择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心理学。在学习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对语言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特别感兴趣,语言学与神经科学二者的结合能够提供更多跨学科的视角与语言学习教育的新路径。
白利雅参加学术会议
白利雅在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研修汉语时,结识了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覃朗老师。覃老师如同一位引路人,带着她走进对外汉语教育的奇妙世界。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框架,到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技巧,每一次交流都让白利雅对这个领域愈发向往。而申请北大,是白利雅人生中第一次面临的“大考”,既要通过专业笔试,还要接受中文口试的考验。“备考阶段丝毫不能松懈,中文功底要扎实,专业知识也要过硬,两者缺一不可。”白利雅说:“备考一定要尽早规划,我还借鉴了社交媒体上学长学姐的经验,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如今,她如愿成为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跟随覃朗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运用脑磁图与计算机建模技术,深入探究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长期变化。实验过程中,她需要全程使用中文进行交流,寻找被试、撰写报告等环节也都离不开中文。虽然挑战重重,她却乐在其中,因为她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为学术的进步添砖加瓦。
“这里的学习氛围太浓厚了,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我就更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就像《大学》里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坚信,北大将为我实现目标提供最佳平台。”
以己为桥,走进未来
对于未来,白利雅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规划。她希望读完硕士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科研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她想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她渴望成为连接中加两国的桥梁。“在中国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太多人的善意和温暖。”这些美好的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让中加文化更好地交流与融合,让世界成为更加和平的世界。
“中国素来有‘三好学生’的说法,所以我也希望自己在学习、品德、身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课余时间,白利雅还计划多参加北大的社团活动,比如学习射箭、练习柔道。她还想继续用中文写作,她说:“以前只用法语和英语出版小说和诗歌,现在我希望能用中文写出更多作品。”
从加拿大的遥远国度到中国的古老文明,从一杯袅袅茶香到一段执着于学术与文化的追寻,白利雅的故事诉说着一位普通加拿大女孩跨越山海的执着信念。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和中国文化有一种不解之缘,越学习越想学习,越不知道就越想知道。”
诚然,她深知科研这条路并非坦途,而是阻险重重、荆棘满布。但她也坚信,有北大给予的坚实支持,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重塑自我、不断成长,成为真正兼具学识与担当的北大人。而白利雅与中国的故事,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延续儿时那一缕茶香带来的启迪和力量。
专题链接:燕启新程2025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